
由具像到意象,在傾斜八度的舞台,跟著雲門舞者縱情山水、舞動人生吧!
記2010/11/18 台北
「就讓大家盡情想像吧!」
排演前,林懷民老師笑嘻嘻地對著台下大夥這樣說。
我想,林老師一定是個很愛書法、愛水墨畫的人,才會繼「行草三部曲」之後,再次用書法、水墨、山水變化,再次推出新的舞作。
1.
很喜歡《屋漏痕》這樣一部沒有劇情,沒有布景(只有舞者腳底下的大片布幕)的作品。在林懷民老師的許多「大作品」之後的「小品」,因為沒有太多的包袱,似乎更能讓林老師的創意、想法、得以天馬行空地盡情揮灑、恣意遊走;也讓台下的觀眾更能自由地隨著自己的想像,跟著舞者的舞動,在幾千年來的書法藝術、水墨、山水、雲霧、歷史與人生之中快意暢遊!
由繁入簡、由具像到意象,這是雲門舞集與林懷民老師帶給大家的一種饗宴與感動,也是對中國書法、水墨山水的一種懷念與回顧~~
不禁想,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好東西~
這些博大精深、充滿意像與禪味的書法與水墨,就像雲門的舞作一樣,怎樣才能不斷地一代代延續下去呢?
2.
3.
4.
5.
6.
7.
8.
9.
10.
11.
12.
13.
14.
15.
16.
17.
18.
19.
20.
幻燈片展示
完整大圖展示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jerrynote/sets/72157625421424324/show/
關於《屋漏痕》
乍看《屋漏痕》三字,很難瞭解林懷民老師帶著雲門的舞者這回要表演的舞作到底是什麼。找了一些資料才知道,原來是出自於大書法家顏真卿、懷素談到書法時,用《屋漏痕》比喻張旭的書法。
據說在唐朝時,大書法家顏真卿在與善草書 著名的張旭學書法,有一次顏真卿和張旭談論書寫技巧,顏真卿求問書法心得時,言談中將其師的筆法比喻「屋漏痕」以相比喻,在旁的懷素和尚馬上起立,握著顏真卿的手說:「啊,你得了老師書法的神髓了」。這是人稱「屋漏痕」的由來。
「屋漏痕」是用來形容筆法,似房屋漏痕(如中鋒),雨水滲入牆壁,凝聚成水滴,然後徐徐留下,其流動並不是直接落下,是微微的左右動搖垂直流行,並留痕在壁上,好像書寫時,藏鋒成圓即成筆畫,運筆時快緩配合,而修飾筆法使用較少。
這種說法是針對「豎」畫而言,要求行筆不能直下,起筆以藏鋒入筆,頓後行筆,向屋漏水滴而下。如果寫「豎」畫速度一致,就像畫一根柱子般不生動,所以「屋漏痕」是使筆畫靈活的乙種方法之一。
編舞
林懷民 老師
備受國際推崇的編舞大師。一九七三年創辦雲門舞集,累積《聽河》、「行草三部曲」(《行草》、《行草貳》、《狂草》)、《花語》、《風‧影》、《水月》、 《流浪者之歌》、《九歌》、《紅樓夢》、《薪傳》等八十多齣名作。曾獲選《時代》雜誌「亞洲英雄人物」、國際芭蕾雜誌「年度人物」、法國文化部騎士文藝勳章。2009年,獲頒歐洲Movimentos國際舞蹈大獎「終身成就獎」。評審團讚賞,林懷民是與喬治‧巴蘭欽、威廉‧弗塞、莫里斯‧貝嘉等二十世紀獨創性編舞大師同層級的藝術家。
《屋漏痕》官方網站
http://dance.ntch.edu.tw/about04.html
演出時間
台北2010/11/19~11/28, 台中 12/4~12/5, 高雄 12/11~12/12